水,是生命之源,其質量關乎著人類的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平衡。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水質檢測技術也在不斷創新突破。
近日,一則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基于微流控芯片技術水質檢測裝備的研制與應用” 科技成果正式通過鑒定,達到國內首創、國際領先水平!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果,究竟隱藏著怎樣的黑科技?又將為水質檢測領域帶來哪些變革呢?讓我們一同深入探尋。
鑒定會現場直擊

2025年3月23日,湖北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在武漢組織召開由武漢新烽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微流控科技有限公司申請的“基于微流控芯片技術水質檢測裝備的研制與應用”科技成果鑒定會。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夏軍擔任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田一平、侯浩波、秦祖殿、朱書景、劉真貞、楊文斌共七位專家參與評審。
技術原理與性能指標
該技術裝備榮獲 9 項發明專利,以微流控芯片及自動化監測裝置為核心,結合《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T 399-2007、《水楊酸分光光度法》HJ 536-2009、《鉬酸銨分光光度法》GB 11893-89、《堿性過硫酸鉀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 636-2012等水質檢測國家及行業標準,將檢測過程芯片化,通過微流控盤芯片技術標準化。

▲便攜式微流控水質檢測儀
將取樣、消解、定量、分步混合、反應、顯色和檢測等流程全部集成到一張尺寸幾厘米的可更換式低成本芯片上,實現COD、氨氮、總磷、總氮等水質指標檢測反應體系的微量化、設備便攜化、操作便捷化,檢測成本更低廉,設備使用過程更環保,最終實現COD、氨氮、總磷、總氮便攜式快速檢測,反應體系總液體量小于600μL。

▲嚴格遵守行業標準

▲強力續航

▲場景全覆蓋
技術的創造性與先進性
該技術首次將微流控芯片技術與水質檢測技術相融合,解決了現有檢測設備操作復雜、反應試劑消耗量大、二次污染風險高、成本高等問題,實現了國內首創微流控水質檢測。
主要創造性體現在:

▲微流控芯片
①水質檢測芯片化,該技術產品將總磷、總氮、COD、氨氮常規水質檢測指標反應過程縮小到幾平方厘米的微流控芯片上實現。

▲芯片上的實驗室?
②試劑內置與芯片內反應體系總液體量大幅減小且無廢液排放,總液體量小于600μL,試劑消耗及廢液量達到微升級別,與現有技術產品相比試劑與廢液量縮小了一個數量級,結合芯片的專有技術設計可實現廢液0排放。

▲微流控水質檢測儀與其他同類產品對比?
③檢測過程智能自動化,檢測過程全自動執行無需人為干預,整個檢測過程中的高溫密閉消解、液體釋放、液體轉移控制、分光光度高度集成且全自動化,實現一鍵操作樣本進結果出。
▲操作便捷流程友好
技術的成熟程度使用范圍和安全性
該技術已經成功完成產品化,已達到可批量制造標準要求,已在全國孝感海綿項目、岳陽海綿項目、吉水縣中心城區雨污管網及配套設施建設工程、泉州水質監測項目、廣州智慧水務項目等有良好的應用。現場應用測試數據與第三方比對合格,該產品顯著提高了我國便攜式COD、氨氮、總磷、總氮水質檢測水平。

該成果系統研發了微流控芯片設計、選材、封裝、消解等關鍵技術,完成了基于微流控芯片技術一體化水質檢測設備的研制。實現了多項指標一次性檢測、便捷度高,檢測結果可靠性保障強,適合于應急檢測等應用場景,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專家組一致認為,該成果為國內首創,其中用于水質檢測的微流控芯片的設計和鍵合封裝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微流控產品優勢優勢
未來:引領水質檢測新征程
作為新烽光電旗下高新技術企業,湖北微流控專注于微流控芯片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已在水質檢測領域取得多項專利突破。

▲湖北微流控技術成果
這項國內首創、國際領先的成果,為水質檢測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
未來,微流控芯片技術水質檢測裝備將在更多場景中得到應用,助力水資源保護,推動環境監測技術邁向新高度,為守護綠水青山貢獻力量 。